服务热线:18217539767
在过去30多年中,以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工厂,将在未来的10年中经历一场生死考验,或转型为“无人"的机器人工厂,或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。
5月初,*发布的中国版工业4.0——“中国制造2025",将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。那么,当下的中国制造业该何去何从?
1、德国工业4.0:工业精神兴奋剂
要弄清楚“中国制造2025"究竟是什么,得先追溯其根源——德国工业4.0。在国内,工业4.0的热度可以用滚烫来形容。但是,如果你去德国的制造业界问一问,工业4.0的明确定义是什么?到目前为止,有没有一个工业4.0的产品?你得到的回答是:没有。
“德国工业4.0对于德国制造业的贡献目前还没有看到,但这一概念的市场营销却已经可以写入教科书了。"菲尼克斯电气公司副总裁杜品圣直言不讳地说。他用了两个数据来说明这一观点:在谷歌搜索引擎中,搜索“西门子"能显示500万条信息,而搜索“工业4.0"显示的条数是前者的数倍,一家百年跨国企业居然抵不过刚刚出生2年的新概念。
作为一家德国公司的副总裁,杜品圣对工业4.0有着自己的理解:“它没有宣传产品,没有宣传技术,没有宣传解决方案,而是德国工业精神的一支兴奋剂。"创新与质量是德国传统的工业精神,在网络时代面临巨大的成本与速度挑战。工业4.0提出互联网、自动化、智能化,就是试图将成本与速度融入德国工业精神之中,从而重新找回德国制造业在的地位。
反观“中国制造2025",同样希望为正在面临巨大挑战的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工业精神。杜品圣将中、德制造业作了对比:“中国制造业在成本与速度上具有优势,但缺少创新与质量。"“中国制造2025"要求工业生产制造自动化和流程管理数字化,就体现了质量提升与创新的理念。杜品圣表示,其中的关键是,中国工厂能否打通生产数据在管理“血管"里不受阻碍地流动,这是“中国制造2025"的难点。
2、机器智慧或将代替人的智慧
“以前中国的制造业与自动化是两张皮,现在要让两者走在一起,高度融合。"*总工程师杨海成这样描绘“中国制造2025"对中国制造的意义,“它将再造中国工业生产的蓝图。"
在杨海成看来,在“中国制造2025"版工厂中,机器智慧或将代替人的智慧,工业物联网将人与物、物与物连接在一起,让机器与人能够进行交流。他对现在一些工厂弄了几台数控机床就自称为“智能工厂"的行为嗤之以鼻,“这是新瓶装老酒,偷换概念,真正的智能工厂是的。"
互联网是智能工厂存在的一个基础,也是改造制造业的一把利刃。传统的工厂只负责把产品生产出来再卖掉,而互联网却把工厂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面的需求,从而实现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产品批量生产。这样一来,就能让制造业从现在的集中走向离散,还能有效减少因为产品积压导致的资源浪费。
杨海成认为,中国制造业的基础研究能力、企业管理模式、工厂智能化水平都是“中国制造2025"需要突破的难题。
3、劳动力优势转化为高技术优势
“智能制造要结合国情、厂情。"*院士柴天佑在比较了“美国工业智能制造"“德国工业4.0"以及“中国制造2025"之后表示,中国流程工业由于原料成分复杂、生产工人流动大,使得生产工艺优化和全流程整体优化更加困难。
柴天佑建议,我国的自动化、计算机、通讯等基础研究领域要积极开展的交叉研究,系统培养交叉学科工程师;那些要参与竞争的中国企业,须与科研院所合作,持续进行智能制造研究,而其他量大面广的中国企业可利用现有技术建立云平台。中国的劳动力、资源优势,要转化为高新技术优势,这是“中国制造2025"的核心所在。
科迎法作为专业生产圆形接插件与总线分线盒的制造商,紧跟时代的发展,zui大可能型为工业4.0机器人信号与动力传输提供更好的个性化产品与可靠的连接。
本文整理摘取网络资源。